当前位置:首页 > 观点视点 > 正文

北明数科(北明)

北明数科(北明)

本文目录一览: 1、明朝分为南明北明吗 2、明朝为什么分北明和南明?...

本文目录一览:

明朝分为南明北明吗

明朝不是分为南明和北明,明朝是没有北明这个说法,称谓上只有大明王朝、南明和明郑时期,南明(1644年-1662年)是明朝京师北京失陷后,由明朝宗室在南方相继建立政权的合称,历时18年。

明朝历史:元末天下大乱,朱元璋趁势崛起,1364年,建立西吴政权,1368年,朱元璋在应天(南京)称帝,国号大明。同年攻克大都推翻元朝。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,开创洪武之治。1421年,朱棣迁都北京,此间国力强盛,万国来朝,史称永乐盛世。明仁宗和明宣宗时期仍处于兴盛时期,史称仁宣之治。明英宗在位发生土木之变,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。

明宪宗与明孝宗相继与民休息,政局平稳。明武宗因死后无子使明孝宗一脉绝嗣,引发大礼议之争。明世宗即位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,总揽朝纲。明世宗驾崩后十数年,经历隆庆新政和万历中兴,国力得到恢复。明代社会经济发达,农产品丰富,手工业生产具备很高水平,陶瓷业、丝棉纺业、冶炼、建筑等闻名世界。16世纪隆庆、万历年间,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在若干手工业行业中出现。

明神宗中期,完成万历三大征。然而因国本之争,逐渐疏于朝政,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政治混乱,史称万历怠政。明熹宗时,魏忠贤祸乱朝纲,到明思宗即位后由于政策失误和天灾不断,明朝最终亡于农民军建立的大顺。

1644年,明思宗自缢于北京煤山,明朝作为统一国家结束。随后,清朝军队击败大顺军并入主中原。之后明朝宗室在南方重建大明,史称南明,1662年永历帝被杀,南明亡。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,明郑时期结束。

明朝为什么分北明和南明?

从清朝入关后,后来的正史开始启用清朝的“顺治”年号。

再次就是,与清朝对抗的“弘光”南明政权就变成了一个地方政权,虽国号大明,却无法与之前的明朝所匹及,后世史学界作为与之前明朝的区分,也只能在名字前面加上“南”字前缀。由于南明政权不具有传承中原王朝的法统地位,之前的明朝也没有必要在名字前加上“北”字前缀。

朱棣篡位并且迁都,为何历史上没有给明朝改为后明,北明等称呼呢?

朱棣篡位并且迁都,为何历史上没有给明朝改为后明、北明?因为情况完全不一样,不符合那么称呼的条件。

首先,“后明”肯定不可能。

一般在某个王朝或者国号前加一个“后”字,这肯定是在时间上与原来国号完全隔开的两个朝代,加上“后”字是为了与原来的朝代进行区分。比如,东汉又称后汉。五代的后梁、后唐等等,都是为了与历史上的梁和唐区分开来。

朱棣作为朱元璋的儿子,血统没改、国号没改、时间上前后相继,因此不可能被称为后明。

其次,把地理方位词加在朝代或国号的前面,一般有几种情况。

第一中情况:割据时代,在时间上相同或相近,存在着同一个名字的国号,此时为了区分,就根据其在中国的大致方位,加上方位词。比如,五胡十六国时期的西凉、北凉、南凉;南燕、北燕。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、北汉。

第二、多政权长期并立时代,一般根据其位置加上方位词。比如三国时期的东吴、西蜀;宋辽夏并立时期的西夏。

第三,王朝被其他力量侵袭,导致丢失了大片国土,其皇帝或者皇室成员迁移到他地重新用原来国号建立王朝的情况,一般根据迁移前后的都城相对方位,在王朝名称前面加上方位词。这种情况一般也会打乱正常的皇位继承统序。

比如晋朝,原来都城在洛阳,但因为被北方胡族灭亡,逃亡的皇室成员在建邺(今南京)重新建立了晋朝。历史上就把他们区分称为西晋和东晋。类似的情况是北宋和南宋、元和北元。

第三,朱棣迁都以后,明朝为什么不应该叫“北明”?

我们注意上述第三条,这种情况下有两个必要条件:丢失大片国土、异地重建王朝。

朱棣起兵靖难,为了自保而起兵夺取皇位,但是并没有丢失国土。

第二条也不符合。朱棣虽然不符合正常皇位继承统序,但是他是在夺位之后的有计划地迁都,而不是四处漂泊之后决定异地建都。这两者是有根本区别的。

综合起来看,朱棣夺位迁都,与北宋南宋、西晋东晋、元和北元的那种情况都不同。

因此,朱棣篡位并且向北迁都,历史上并没有给之后的明朝改称为北明。

结束语:

中国历史上藩王造反的情况屡见不鲜,汉朝有七国之乱,西晋有八王之乱,都险些篡夺皇位,但在朝廷的强势力量之下总逃不过失败的命运。

但是朱棣不一样,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藩王身份逆袭成功夺取皇位的人。这是历史在特定条件下的各种机缘巧合造成的,正所谓偶然之中存在必然。

发表评论

最新文章

取消
扫码支持 支付码